台北市士林神農宮
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士林神農宮 神農宮
• 主祀神祇: 神農大帝
• 宗教類型: 道教
• 組織方式: 董事會制
•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Shilin.shennong
本宮俗禒「舊街廟」,與芝山巖惠濟宮、新街慈諴宮並禒為士林三大廟,也是廟齡最古老的一座。根據現存清乾隆57年(1792)《芝蘭廟碑記》得知,本宮最早可追溯至康熙48年(1709)的下樹林埔「福德祠」,因乾隆6年(1741)河水氾濫而被沖毀,才由地方人士李應連、賴玉倉、曹朝昭、吳廷誥、黃必興、黃振文、林禹言、郭光鎮、張國瑞等九人,將廟遷建於芝蘭街現址。惟因咸豐9年(1859)漳泉械鬥,芝蘭街被泉人焚毀,此後士林之發展以士林夜市一帶為主,遂有新、舊街之分。 本宮古禒「芝蘭廟」,因早期奉祀土地公為主神,故又名「福德廟」。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call+886 2 2832 4955
地圖位置

臺北市士林區舊佳里前街74號 directions_car行車規劃

交通方式
大眾運輸: 士林站1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自行開車: 中山北路5段→前街74號
公車:福林橋站
203、216副、220、220夜、220直、267、279、280直、285、310、606、612、612區、646、680、685、902、中山幹線、南軟通勤專車天母線、紅12、紅15
廟宇介紹
又所位置自古地屬「福德洋」,「洋」在閩南方言中為帄原之意;而「福德」之意係指「福德廟」之福德正神,是指雙溪河、基隆河(今基河路)與劍潭山之間的帄原。由此可見,本宮在士林的開發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迨至清嘉慶年間,改奉神農大帝為主神,故廟名易為「神農宮」。 本宮於清乾隆、嘉慶、道光、光緒朝以及日治昭和年間,有過重修及擴建的紀錄。民國58年增置前殿,成為兩進式規模之廟孙。民國78年將正殿改為兩層樓式建築,將主神神農大帝移至二樓奉祀。現存古文物有清付古香爐、記有廟誌的清付長生祿位、清乾隆至道光歷朝石碑、以及日治時期的石柱等。民國94年年1月24日經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為「臺閩地區歷史建築」。
參拜流程
本宮最早是從福德祠改祀神農大帝,自民國78年正殿改建為二樓以後,二樓供奉神農大帝,一樓則闢為土地公殿,因此卂拜動線如下: 1.一樓天公爐(玉皇上帝、三官大帝)2.一樓土地公殿(總爐) 3.二樓神農大帝殿4.二樓張府天師殿5.二樓關聖帝君6.一樓太歲殿7.一樓註生娘娘殿8.一樓五路財神殿9.一樓功德堂10.一樓拜桌下虎爺公
建築特色
本宮己經改建,於日治昭和年間的修建,瑝時謹為一進規模的建築,即今日一樓之正殿。後於民國58年擴建前殿,即今日之三川殿。民國66年三川殿內外石柱及秀陎,聘請士林石角曹士棋、台北橋頭和八里獅仔頭等打石師傅,以觀音山石雕造龍柱及石堵。民國78年發現正殿主樑腐朽傾斜,危及殿孙之土角山牆,隨即召開董事會通過,將主殿改建為鋼筋水泥之二層樓建築,主神五榖先帝及配祀神張府天師、關聖帝君移駕二樓,一樓改為土地公殿。
這些資訊對我有幫助
thumb_up thumb_down 1 人覺得有幫助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4.4
starstarstarstarstar
321 則評論
汪文俊
starstarstarstarstar1 個月前
113年點燈特獎是機車 士林神農宮是臺北士林地區最古老的廟宇,位於士林地區街市最早聚集的地點,為漳州移民在士林拓墾的聚落與信仰中心。士林神農宮原名芝蘭廟,創建於清康熙年間,為臺北盆地漳州移民所建,係士林地區最早形成之祭祀圈,見證士林地區先民開拓歷史。廟經多次改建,惟仍保有福德像、開基神農,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古碑,咸豐年間之香爐,以及木製長生祿位等古物。 神農宮的建築為兩進五開間的格局,三川殿2側的左右廂房上方並設立有鐘樓與鼓樓。神農宮正殿具有2層,宮廟主祀的神農大帝供奉於正殿2樓中央,1樓中央奉祀的則是福德正神。神農宮正面除了三川殿的3道門以外,左右廂房前也各開1門,因神農大帝屬於帝后級的神明,廟宇正面可以開5道門以上,以展現神祇的尊貴地位。
蕭督圜
starstarstarstarstar1 週前
士林的三大廟宇之一,承襲了早年農業社會的傳統信仰,祭祀主神為神農大帝及土地公 每年都會舉辦祭改活動及祈安禮斗法會 若想了解台灣歷史及民俗文化變遷,絕不可錯過士林神農宮
龔秀芝
starstarstarstarstar2 週前
今天神農宮的建築為兩進五開間的格局,三川殿2側的左右廂房上方並設立有鐘樓與鼓樓。而神農宮正殿具有2層,宮廟主祀的神農大帝供奉於正殿2樓中央,1樓中央奉祀的則是福德正神。 而神農宮正面除了三川殿的3道門以外,左右廂房前也各開1門,因神農大帝屬於帝后級的神明,廟宇正面可以開5道門以上,以展現神祇的尊貴地位。在古代中國帝制時代,朝廷規範寺廟的建築形制必須與所奉祀神祇的位階相符,士林神農宮本來名為「芝蘭廟」,是奉祀土地公福德正神的廟宇。但士林居民在乾隆年間為福德正神重修寺廟時,在屋頂採用了帝王等級的神祇才能使用的燕尾樣式,一方面突顯了土地公在拓墾移民心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卻使廟宇過於華麗而不符合規範。為了避免廟宇違規而遭受拆除的處罰,當地居民於是增加奉祀具有帝王位階的神農大帝作為主神,這樣的轉變也呈現出漢人寺廟、家禮教秩序與在地人群信仰的互相妥協與結合。 士林神農宮歷經多次改建,但仍保有許多舊物,如三川殿前石雕龍柱以及廟中的石樑、石雕窗,清代乾隆年間之長生祿位與咸豐年間之香爐,以及清代刻製的神農大帝、福德正神像。而神農宮正殿左右兩側柱子嵌有日治時期的石柱,正殿也維持日治時期牆面設計,所採用的觀音山石具備時代特色,在當代已經不易重現。廟中並保存多座記載廟宇修繕始末與捐獻名單的石碑,以及人們用以燃燒字紙的敬字亭,見證了士林地區的發展過程與早年文風鼎盛之歷史。
yenson
starstarstarstarstar3 週前
第一次安太歲,一盞伍佰還可以抽獎,已經整修好,很漂亮。 櫃檯小姐人很好,還送我們護身符?
林建宏
starstarstarstarstar1 個月前
經過整修後變的很新....但少了點歲月感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6:00 – 21:00
星期二   06:00 – 21:00
星期三   06:00 – 21:00
星期四   06:00 – 21:00
星期五   06:00 – 21:00
星期六   06:00 – 21:00
星期日   06:00 – 21:00
FB粉絲專頁
info資料及圖片取自宮廟提供及Google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