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簡介
廟宇名稱 : 財團法人臺中市四張犁文昌廟
廟宇別稱 : 文昌廟 四張犁文昌廟
主祀神祇 : 文昌帝君
宗教類型 : 道教
組織方式 : 董事會制
神殿供俸主祀神文昌帝君,另奉朱衣帝君、孚佑帝君、關聖帝君、魁星帝君為配祀神,合稱五文昌。
文昌廟為地方社學發展而成的祠宇建築。清嘉慶三年四張犂區儒者曾某爲提倡文風﹐乃糾合同志共組「文蔚社」﹐定期聚會研讀;嘉慶五年另有當地儒者黃正中、林宗衡二君亦創「文炳社」,開設私塾教授漢學。爾後二社合併,並於道光五年奉清帝諭旨於現廟址建文昌祠﹙現沿用日據時期用語稱文昌廟﹚,同治二年﹙西元1863年﹚開始動工興建,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 竣工。
民國74年11月27日指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
廟宇介紹
臺中的文昌廟有兩座,一在北屯,一在南屯。北屯的臺中文昌廟是由文蔚社及文炳社等兩個社學合併而成的祠宇,主祀文昌帝君。
清道光五年四張犁莊歲貢生曾玉音,因感地方文風不振,乃糾合同志共組「文蔚社」,定期聚會研讀;清道光24年又有人士組「文炳社」,開設私塾、教授漢學。同治二年兩社為提倡四張犁文教風氣,鳩資合建文昌廟,於同治10年(西元1871年)完成。
臺中文昌祠坐北朝南,為五開間兩進兩護龍帶拜亭的祠宇建築,由於左右護龍不與前殿相連,故無四合院特徵。三開間的前殿與一般廟宇的頭門相仿,但左、右各夾以緊挨山牆的牆門,則為特色。
前有四柱亭的正殿,面寬五開間(後加兩房成為七開間),左右有短垣與左右護龍的齋舍相連,構成三合院。短垣上開磚砌花瓶形門洞,與中間兩側牆上書卷橫披及八卦漏窗相互呼應。
由於該廟年代久遠,加上其三川殿的屋脊木結構傾斜,臺中市政府除緊急搶修外,並委託東海大學建築研究中心進行規劃,修護工程於民國85年4月開工,87年3月竣工,總工程費用參仟肆佰萬元。
註:部份圖片及資料來源至官網或維基百科,如有不正確或禁用請不吝告知
通知我們 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