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資訊

廟宇簡介

廟宇名稱 : 北港武德宮
廟宇別稱 : 武德宮
主祀神祇 : 天官武財神
宗教類型 : 道教
組織方式 : 管理人(住持)制
灣五路武財神的信仰始於北港,而傳奇的開始,則在北港的中山路上;北港與目前新港大部舊時合稱笨港,開埠可追溯至四百多年前顏思齊率部屯墾開始,後來因著地利逐漸演變為中部貨運吞吐的商港,在北港溪未嚴重淤積前可說是商賈雲集,舊時還有一府二笨的說法。而中山路則位居北港最繁華的區段,發展也最早。

廟宇介紹

本宮創辦人陳茂霖先生出身水林中醫世家,年輕時離家至北港發展,民國四十四年買下中山路本宮舊址所在店面懸壺濟世。該店面雖位處人潮熙攘的商業區,但陳居士之前的幾任屋主卻不但未經營出成績,甚或連居也不得安寧。據幼時曾住過該處的耆老黃先生表示,小時後半夜起來,曾在大廳看到面色黝黑、極其高大的武將在大廳威武的行走著,未久即舉家搬遷。

  陳居士接手買下該處後卻生意興隆,事業一帆風順,未幾年光景即累積有相當的資產。但民國五十年左右,陳居士的夫人身體狀況突然走下坡,並且經中西醫診斷都找不出病因,陳居士年輕氣盛且少年得志,本身並未有固定的宗教信仰,陳夫人本身更出身基督教家庭,較少接觸傳統信仰。民國五十二年在一次新港東興宮池府千歲出巡行經北港,乩身扶乩指示表示,陳居士宅中有[內神],虔誠敬奉之則夫人可保平安,陳居士為求夫人早日恢復健康,依指示在家中地上設一只香爐早晚虔誠敬奉,未久夫人即不藥而癒。

  陳居士如此敬奉了七年,在民國59年終於獲得了這位[內神]的回應,扶乩告知其為玄壇元帥趙公明,於道光年間由一陳姓信徒迎請金身由大陸渡海來台,並在陳宅所在處簡單搭建茅舍供人參拜,經百餘年時過境遷後金身與草廬已掩蓋在日治時所建的巴洛克建築底下,因時機成熟,要再度顯化神蹟濟世渡人。陳居士即遵照扶乩所降之指示,為財神爺雕塑金身,並於自宅設壇供人膜拜,武德宮於此開宮,香火也日益鼎盛。民國六十七年,陳創辦人有鑑於舊址腹地狹窄,而信徒眾多,尤其過年或聖誕祭典,完全無法容納欲參拜的善信,遂慷慨捐地,並率同家人解囊出資興建新宮,並於民國六十九年於現址落成入火安座。

  民國七十年,武財公的鸞文漸露鄉情,也預示數年後將率生徒歸返故里山東探視,其時仍屬兩岸不得往來的戒嚴時期,獲悉此神諭實在是令人不知所措,但卻在幾年後國內政治歷經劇烈變化,民國76年宣布解嚴,77年陳創辦人即靠著一篇鸞文率隊抵達當時沒幾個台灣人踏過的山東土地,也到了目前也沒多少台灣人聽過的齊河縣趙官鎮。由於祖廟與神明故里的硬體與金身早就破壞殆盡,在憑弔完後武財公回台岀筆扶鸞指示,以台灣的北港武德宮作為兩岸以及華人所崇祀的天官武財神開基祖廟。

  本宮自開宮以來均服膺神治,所有重大決議與進程,小至殿堂對聯詩文,大至宏偉的廟宇建築規劃均由神明扶鸞指示,因此開基祖廟四字,若無開基老武財公聖批,無人敢做此稱。至此,武財神信仰的根據地正式異地在台灣開基,並在新址落成後,神威益發顯赫,庇祐無數,也因之後續承蒙各界善信逐步樂捐敬獻,本宮規模才能日益恢宏,除正殿外,陸續擴建三官殿、聖父母殿、三仙姑殿、福德殿、太歲殿、文昌殿等,其後更有高達十餘層樓的廣天大道院,目前佔地已達1.67公頃,巍峨的廟貌除不負一宗之始祖的大氣格局外,出自名匠之手精緻的雕樑畫棟亦頗具藝術文化之價值。

交通資訊 :

南下:從雲林以北南下者,走中山高在243公里處下雲林系統交流道接台78線東西向快速道路至虎尾土庫交流道下,左轉145縣道經土庫後將抵達北港鎮華勝路。
北上:雲林以南之北上車輛,下中山高嘉義交流道後,直行159號縣道經新港往北港方向,即會接台19線進北港。
高鐵:於高鐵嘉義站下車,搭乘計程車或接駁車可至北港市區
台鐵:搭乘台鐵西部幹線,於嘉義站下車,往來嘉義北港市區有台西客運,相當方便。


註:部份圖片及資料來源至官網或維基百科,如有不正確或禁用請不吝告知   通知我們 處理,謝謝。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05)7821445
聯繫信箱: admin@wude.org.tw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