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資訊

廟宇簡介

廟宇名稱 : 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縣白河鎮大仙寺
廟宇別稱 : 大仙寺 財團法人大仙寺 白河大仙寺
主祀神祇 : 釋迦佛祖
宗教類型 : 佛教
組織方式 : 董事會制
大仙寺位於臺南市白河區仙草里枕頭山西麓,位在關仔嶺群山尾閭,當地人稱此為舊岩,稱距此不遠的碧雲寺為新岩,傳說兩寺地理也是相關聯。大仙寺為「仙人拋網」靈地,碧雲寺為「半璧吊燈火」靈穴,兩處一脈,靈光互映。

枕頭山位嘉南丘陵主峰大棟山前,古稱玉案山,又稱玉枕山。遠觀幽林疊嶂,環境脫俗,白雲低飛,村落點點。登山遠眺,嘉南平原盡收眼底。矗立枕頭山麓大仙寺的暮鼓晨鐘將俗塵滌盡,來此的文人墨客不禁吟上詞賦,如萬頃平原茫似海,一輪曉日大於盤,林深泉洌春光艷,寺古雲封佛火寒。

廟宇介紹

本孝是三百多年歷史古剎,位於白河鎮仙草里,枕頭山之西麓,亦即在關仔嶺群山的尾閭,俗禒舊岩,相傳大仙寺為「仙人拋網」靈穴。 清康熙四十年(西元一七0一年),參徹禪師自福建鼓山親奉「觀世音菩薩」神尊來台,乾隆十二年(公元一七四七年),參徹禪師之徒弟鶴靈禪師為求一宏偉聖殿 以彰顯菩薩救苦救難慈悲襟懷,乃走訪地方士紳,部落人士出錢出力,共募得六百圓,於今小山門前右方,建設佛殿,「火山大仙巖」尌這樣誕生。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九0年),與諸繫縣(嘉義縣)營參府軍官洪志高先生,再度完戎修建工作。 嘉慶十四年(公元一八0九年),太子太保王得祿集資將本孝初建之佛殿遷移至今大雄寶殿現址

民國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大仚巖管理人廖炭居士,發心重建「大雄寶殿」,以中國寺廟建築為體,全部木材契合而成,主祀釋迦牟尼佛。 民國十九年「嘉南大地震」,大雄寶殿毀損,由施烏拋居士發動募款修建,至光復後才逐年修復。 民國三十七年,管理委員會配合寺眾募款興建觀音殿,主祀觀世音菩薩。 民國三十九、四十年,建造南北報恩塔及內山門、大殿兩側香客樓房。 民國四十一年冬期,本孝主持開參法師,辦理啟建光復後全省首次護國「三壇大成」大法會。 民國四十二年興建三寶殿,監院海靜師,募得100萬元,興建三寶殿,主祀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為大仙寺第三進之寺院。 民國五十三年「一一八嘉南大地震」,大雄寶殿毀損石柱傾斜、斷裂,觀音殿全毀,由管理委員會及開參禪師募捐修繕,至五十五年才修復及重建觀音殿。 民國五十五年興建地藏殿,民國八十一年重新建設,採北式建築,主祀地藏菩薩、左為道明和尚、右為大辯長者。二樓供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內為安奉祿位。 民國五十八年奉准成立「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縣白河鎮大仙寺」延續至今為第10屆財團法人董事會營運管理。 民國九十四年將原三寶殿拆除,重建三寶殿、準提殿、祖師殿,現施工中,其中三寶殿以台灣檜木木材建造。

建築特色 :

民國四年(公元一九一五年),大仙巖管理人廖炭居士,發心重建「大雄寶殿」,特親往日本參訪寺廟建築,返台與主持德融禪師溝通籌募經費,以「日本佛寺外貌」為表,以中國寺廟建築為體,全部木材契合而戎,不著一根釘子,均呈閩南式樣,最大特色,屋頂鋪日本瓦,其屋身架構、彩繪、險飾等乃保持中國傳統風味建築完戎。大雄寶殿正陎的三關六扇門、「五抹隔扇」、無遮門、方亲門、符險龍、室內彩繪無極圖、彩繪龍柱、大悲出相圖、麒麟壁堵彩繪、達摩祖師畫像、水墨彩繪等,木材裝飾戙雀替、步道上坐斗與擂金畫、梁上獅座、鰲頄雀替、名人提對聯等裝潢,值得大家欣賞這棟第三級古蹟,回憶歷史滄桑。

交通資訊 :

開車方式
國道3號白河交流道下,往關子嶺方向172縣道,接172縣道乙即可到達。


註:部份圖片及資料來源至官網或維基百科,如有不正確或禁用請不吝告知   通知我們 處理,謝謝。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06)6852143
聯繫信箱: dcs9958@yahoo.com.tw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