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簡介
廟宇名稱 : 天台山天台宮
廟宇別稱 : 天台五公寺
主祀神祇 : 濟公菩薩
宗教類型 : 道教
組織方式 : 管理委員會制
民國64年(西元1975年)濟公活佛的信徒於舊庒鄭師兄的家中排香案,祈求濟公活佛降駕設壇度眾,一段時間又遷移至陳師兄家中救世度眾一年多,濟公活佛又顯化選址在目前的所在,當時以竹柱鉛板屋頂塔建而成,歷經多次的颱風摧殘,也因濟公活佛的顯赫神跡屹立不搖,也由於信眾日漸增多不敷使用,經過大家的努力,齊心協力,改建成現成的構造,稱為天台宮。
由於濟公活佛大慈大悲的精神,先幫助五公菩薩於民國七十七年(西元1988年)建立五公寺,並且在福德祠屋頂上方恭奉一尊「濟公禪師」的站立塑像,栩栩如生,也在五公寺前的「佛靈池」,濟公禪師站立在龍頭之上,代表「濟公禪師」的聖號「降龍尊者」。
天台宮主祀濟公活佛,濟公在台灣有相當多的信徒,為救度眾生,金身形象,變化萬千,葫蘆燒酒救萬民,癲癲醉醉,醉醉癲癲,人癲心不癲,人醉心不醉,救渡眾生無數。
廟宇介紹
該寺係西曆1988年間由張新妹募資興建,宗屬道教,與天台宮比鄰,主祀五公菩薩,副祀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彌勒佛祖、西方三聖、五路財神、招財使者、厲市仙官、韋馱菩薩、伽藍尊者與虎爺將軍,是臺灣五公菩薩祖廟;另該寺每日過午固定提供降乩問事服務,供信眾問卜,是本區就庄聚落重要信仰中心,亦是遊客進行宗教觀光之重要景點。
五公菩薩分別是誌公菩薩(黑色衣帽)、朗光菩薩(藍色衣帽)、康公菩薩(綠色衣帽)、寶公菩薩(紫色衣帽)與化公菩薩(黃色衣帽),依文獻紀載,有稱與濟公禪師同脈餘五兄弟,或稱濟公禪師身後五次投胎化身,亦有佛前108尊羅漢(尊者)中同著濟公禪師服飾者,然鑒事實難考且五公菩薩之名傳世微稀,故世俗均以濟公禪師相稱之。
濟公(1130年-1209年),又被稱為濟公菩薩、濟公活佛,原名李修緣(一名李心遠),南宋時浙江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永寧村)人,傳說中的佛教僧人,以不守戒律、飲酒食肉聞名。 18歲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法號道濟,拜慧遠為師。不喜頌經打坐,不戒酒肉,更喜食狗肉,語言詼諧,穿著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為不檢點,被眾僧告到其師慧遠面前,慧遠為庇護他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顛僧!」故又被稱做濟顛。其師慧遠圓寂後,被迫轉到淨慈寺。他醫術精湛,常常救助百姓,則被百姓稱濟公活佛。傳說是降龍羅漢轉世。 濟公的傳說,起源於南宋末期。在明清之際,民間許多說書人,以濟公為主題,逐漸發展出他的故事,至清朝時,集成《濟公全傳》一書。他的原型據說是來自於南北朝梁武帝時代的寶誌禪師。
註:部份圖片及資料來源至官網或維基百科,如有不正確或禁用請不吝告知
通知我們 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