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鳳山寺
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鳳山寺
• 主祀神祇: 廣澤尊王
• 宗教類型: 佛教
• 組織方式: 執事會
•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1390071704581456/
肇建於清道光2年,西元1822年,於是年9月經始,4年10月竣工,費時2年有餘,耗銀1500餘。鹿港為泉人聚落,供奉廣澤尊王之廟宇不一而足,廣澤尊王本廟在福建省泉州府安南縣鳳山寺,南安移民供請廣澤尊王香火來鹿港奉祀,建省後,仍以「鳳山寺」為名,以示不忘本源,廟中且立有進士廖春波撰新建鳳山寺碑寺勒石乙面為憑。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call04-7772006
地圖位置

彰化縣鹿港鎮德興街26號 directions_car行車規劃

交通方式
開車資訊
南下:
1.中山高彰化交流道下接142號縣道(彰鹿路)直走彰鹿路經過福興鄉公所,直走中山路,左轉三民路,再右轉德興街,於鹿港國小正門對面。

2.經1號省道過大甲接17號海道省道接142號縣道(彰鹿路) 至鹿港,直走中山路,左轉三民路,再右轉德興街,於鹿港國小正門對面。

3.經1號省道過彰化接17號海道省道接142號縣道(彰鹿路) 至鹿港,直走中山路,右轉三民路,再右轉德興街,於鹿港國小正門對面。

北上:
1.中山高員林交流道下接148號縣道至溪湖轉135號縣道至鹿港,直走中山路,左轉三民路,再右轉德興街,於鹿港國小正門對面。

2.經19號省道至溪湖,接135號縣道至鹿港,直走中山路,左轉三民路,再右轉德興街,於鹿港國小正門對面。

3.經17號省道至鹿港,直走中山路,右轉三民路,再右轉德興街,於鹿港國小正門對面。
廟宇介紹
清道光2年(1822)鹿港士紳梁獻瑞倡議興建鳳山寺,由地主盧西池獻地,甘武略出任總理,總理興建廟宇事宜,地方信士踴躍捐資,此次建廟募得1529元,道光2年9月動工,歷經2年餘,於道光4年(1824)10月完工。

鳳山寺主祀廣澤尊王,配祀夫人媽,廟名「鳳山寺」源朔自於祖廟之名。清道光28年(1848)彰化地震,造成廟宇的受損,清咸豐6年(1856)至咸豐9年(1859)進行重修,目前廟宇保存咸豐年間重修時的廟貌。

咸豐6年(1856)敬獻「威武英烈」匾。由於鳳山寺位於鹿港粟倉旁,廟宇前方即是鹿港理番同知衙門,咸豐6年北路理番兼鹿港海防同知及安平協水師右營游擊敬獻「忠孝義」匾。

大正15年(1926)鳳山寺因年久失修,廟宇坍塌受損,地方士紳廖天顯、陳揀等人倡議重修,同年完成廟宇的修復,並由鹿港街長陳懷澄撰寫「重修鳳山寺碑記」木碑,置於三川殿右牆。

昭和2年(1927)鹿港街長陳懷澄拆萬春宮及廈郊會館,改建為公會堂,並將蘇府王爺神像移至鳳山寺供奉。民國
71年鳳山寺曾局部修護,再將蘇府王爺神像移至左廂。

民國79年拓寬德興街時,為保存三川殿的建築及牆面的交趾陶,拆除中埕,將三川殿移至後方與正殿相鄰,形成目前正殿與三川殿相鄰的廟貌。中埕牆面書法對聯,係咸豐9年(1859)慶昌陳宗潢的墨跡,可惜已於民國79年拆毀。
民國89年10月鳳山寺經指定為縣定古蹟。
建築特色
擁有拜殿、正殿及左廂房、神房及拜殿等處雕塑均出自名匠,為開放式之標準廟宇建築;廟內有道光二年竹籤筒,鳳山寺碑記(道光10年),咸豐丙年忠孝義等匾額。

鳳山寺原為二進一院的建築格局,三川殿為單開間建築,屋頂是單簷硬山式造型,屋脊上泥塑與交趾陶作品,為咸豐年間的作品。三川殿左右兩旁有精緻的「博古圖」及「龍、虎堵」交趾陶作品,「博古圖」為「香、花、燈、果」的裝飾題材,龍堵落款為丙辰年,係清咸豐6年(1856)的作品。鳳山寺的交趾陶係泉州「晉江一經堂蔡騰迎」的作品,是目前台灣交趾陶保存年代最早的作品。

鳳山寺的正面,入眼即可見三川門,彎曲的翹脊及步口多樣的裝修手法是視覺的焦點;三川門因面寬為單開間且面寬不大(寬543公分),特將滴水高度抬高,高406.8公分,以避免因為入口面寬小而造成入口的壓迫感,比例優美而大方。

三川門屋面採單脊之作法,燕尾脊自中央向兩端和緩起翹,脊堵飾以交趾陶飾物,雖表面釉料已有褪色或缺損等現象,但其造型古拙大方,為立面增添不少光彩,簷下置四組吊筒及看架斗栱,並佈滿木雕裝修,使得步口立面充滿變化。
這些資訊對我有幫助
thumb_up thumb_down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FB粉絲專頁
info資料及圖片取自宮廟提供及Google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