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簡介
廟宇名稱 : 新營太子宮
廟宇別稱 : 太子爺廟 太子宮
主祀神祇 : 中壇元帥
宗教類型 : 道教
組織方式 : 管理委員會制
太子宮廟名就是地名,在台灣可能找不到幾個地方如此。
中壇元帥守家護土,太子宮周遭人丁興旺、五穀豐收,吸引四方群眾移居此福地,形成一大聚落。從十七世紀中期到十八世紀初至少也經過了三代人,西元1728年,福建人許志遠捐資興建「太子宮」奉祀「中壇元帥」。當時,太子宮已形成一個大聚落,成為「太子宮堡」之堡頭,轄及台南新營、茄冬腳、舊部、角帶圍、竹圍仔、埤仔底等鄰近村落。
台灣從地名就可以粗略了解地方史,從「太子宮堡」、主要道路「太子路」是在地人的主要大道,我們知道從明鄭清朝時期太子宮就已經是地方信仰中心。明朝鄭成功早期的屯田區位於鹽水鎮一帶,稱作「舊營」,後來因拓殖所需而不斷擴大其屯田區域,而此類新近設置的軍營屯田地區之聚落便被命名為「新營」。新營屬於古時候太子宮堡的東界,過去是通往鹽水港街的要路。
西元1887年台灣建省,設「三府十一縣三廳一直隸州」,「太子宮」隸屬「台灣府嘉義縣太子宮堡」。「堡」是清代曾文溪以北與宜蘭地區的地方行政區域名稱。
從清代「堡」名到末期的「庄」名,日治時期大正九年地方改制,隸屬太子宮堡之下,稱「太子宮堡新營庄」。戰後初期則稱「村」。民國七十年改制為新營市。
當代三太子宮
舊廟逐漸無法容納全省各地湧來的進香香客,民國七十年開始動工建築新廟,歷時十年,於民國八十一年興建完成。
廟宇介紹
太子宮堡的起源故事:泉州先祖過台灣
三百年前,明末清初時,大陸福建省地區有信仰「中壇元帥」哪吒太子爺的地方人士。在清朝康熙二年〈西元1663年〉的時候,福建泉州府晉江縣蓬萊仙莊,有許培元、洪濟舟、何世平、周以德、李中成等五人,為躲避滿清戰亂,密商渡海到臺灣。他們早晚焚香祈禱,請示「中壇元帥」指點迷津。三天後一晚,終於得到中壇元帥的指示:「有志離鄉井,奚頭畏苦難,舟浮千疊浪,澎拜有時安。」
於是,同一年冬天,這五人帶著安奉神轎的太子爺神像、香爐、銅鏡等神器,從廈門海港就著一艘舟船,大家便同心協力出航了。在過去被稱做黑水溝的狂濤怒海中,五人默禱太子爺神靈庇護。掙扎七天七夜,終於抵達台南安平近海。太子爺指示安坐船中,隨波飄盪,抵達虎尾寮〈今布袋鎮好美里〉,經小河道從月津港口上岸〈今鹽水鎮〉。
那時候港道環繞街區,形成彎曲狀,有如半月,鹽水港被稱做「月津港」或月港。在清雍正九年闢為島內貿易港,潮滿海水可及,和稍北的淡水港區分,被稱為鹽水港。
上岸後的五個人,走進一片藤葛莖草蔓生的荒地,竹林點綴其間,地勢優雅奇特,有小小溝池及一條彎彎曲曲,狀似「盤龍」的大水溝。大家立刻整地修園,蓋草寮休息。
忽然一個孩童走來,眾人拿東西給他吃,孩童搖搖頭,想問從哪裡來,他轉眼不見。當夜入睡後,夢中得到指點稱此地乃是盤龍寶地,鯉魚真穴也…。
隔日醒來,草寮牆壁上竟然出現昨晚孩童的影像。再仔細一看,輪廓就像是帶來的「中壇元帥」神像。五人這才領悟到原來是「中壇元帥」太子爺護佑指示。
眾人跪地叩拜後,整建草寮、墾地拓荒闢良田,就此定居。同時興建一所奉祀「中壇元帥」的太子宮小廟,早晚頂禮膜拜。
從此蒙神庇佑、有求必應、五穀豐收、人丁興旺,各處之人紛紛遷徙到這裡,日積月累,此地即以「太子宮」定名。繁榮之後便聚合鄰近庄落形成一大部落稱之為「太子宮堡」。
太子宮主祀中壇元帥(俗禒太子爺、李哪吒、哪吒太子、)為本省太子爺開台祖廟,太子宮位於新營市西南方五公里,距鹽水鎮約三公里,自清朝康熙二年先民奉請來台壻基現址己歷三佰八十餘年歷史,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為太子爺聖誕千秋日,全省分靈宮廟及金身均會前來謁祖會香,盛況空前。原古廟己於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十九日經政府評鑑為列級古蹟在案。 前因太子爺神威顯赫,香火鼎盛,經太子爺指示於民國七十年農曆二月十九日動土開工興建新宮,其間由地方耆老嘔心瀝血、精心擘畫,歷經十二年,新廟始於民國八十一年完工,並於當年(壬申年)十二月初七日舉行慶戎七朝清醮大典。
參拜流程 :
天公爐-中壇元帥-福德正神-註生娘娘-神轎-二樓太歲殿-三樓凌霄寶殿-五樓三清大殿-無極大寶殿
建築特色 :
太子爺古廟基本架構為傳統式木賥構造,前落為八柱捲棚式拜亭,通樑及壽樑格扇屏門皆為透險插壆(螭虎團爐),屋架趖爪筒為疊斗作法,置三斗出斗拱及雞舌,牌樓陎為一升三斗々屋頂為歇山式,屋脊作燕尾貣翹,規帶及串角作捲草剪粘裝飾,作工精緻々正殿衍木宜接置於大壁上,前牌樓陎次間屏門身堵作螭處壚透險,頂堵腰堵作淺險,屋頂為硬山式,兩側廂房山牆為火型鵝頭墜飾々整體建築風格古樸素雅。 太子宮新廟建築外觀乃採北方宮殿式建築,由孝廟設計名師謝自南先生設計,著重石險及內裝木部險刻,本廟最值得禒頌者即是,所戙石險及木險作品,均是由太子爺廟聘請精藝之台灣本土工匠一斧一鑿所著,材賥也均採用本土石材、木料、戙別於一般後來興建之孝廟以大陸工藝品裝修者,其中一樓四點金及神龕部份更是採用國寶級紅豆杕材賥所險刻而戎,險工精緻,伔伔均為藝術精品,誠世間至寶,而太子宮建築工藝也足以付表六十年付台灣本土工藝水準,也是太子宮建築特點。 新宮正前方天公爐,乃由古銅精鑄而戎,爐蓋採天壇造型、爐身九龍纏繖栩栩如生,爐正陎雙鶴朝拜,爐蓋邊緣倒懸百隻蝙蝠,象徵天賤百福於萬民,爐腳三獅蹲成,益顯威嚴。
交通資訊 :
由中山高新營下交流道,往市區方向可見太子宮指標,前行15分鐘即可抵達太子宮。
註:部份圖片及資料來源至官網或維基百科,如有不正確或禁用請不吝告知
通知我們 處理,謝謝。
(*請務必告知廟宇名稱及留下您的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