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津天后宮
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天后宮
• 主祀神祇: 天上聖母
• 宗教類型: 道教
• 組織方式: 管理人(住持)制
• 官方網站: http://www.cijinmazu.org.tw/
•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404423859613853/
旗津天后宮肇建於明永曆廿七年,即清康熙十二年,植基於旗後津渡,迎奉天后娘娘,迄今已閱歷三百三十七個寒暑。

由於具有漫長的廟史,是目前全市高雄市「宗教類」、「祠廟類」唯一列入古蹟的廟宇。媒體將天后宮譽為高雄「第一媽袓廟」;打狗現存寺廟的「廟袓」。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call+886 7 571 2115
地圖位置

高雄市旗津區廟前路93號 directions_car行車規劃

交通方式
一、大眾運輸(公車):

1.高雄火車站:
(1)搭乘248號公車,於鼓山輪渡站下車再搭鼓山渡輪到旗津下船後往前直走即可到達旗津天后宮。
(2)例假日另有水岸公車可達鼓山渡輪站。

2.高鐵左營站: 搭高鐵鼓渡公車,於鼓山輪渡站下車再搭鼓山渡輪到旗津,下船後往前直走即可到達旗津天后宮

3.小 港 機 場: 搭乘捷運紅線至凱旋站下車,轉搭35號公車至旗津天后宮下車。

4.前 鎮 總 站: 搭35號公車可直達旗津天后宮。

5.高雄市公共汽車管理處:07-7497100


二、高雄捷運:

搭乘高雄捷運橘線至西子灣站,步行5分鐘至鼓山渡輪站搭船往旗津,下船後直走即達旗津天后宮。


三、自備交通工具

{汽 車}: 中山高(國道1號)終點中山交流道下,接漁港路後直行,遇新生路左轉直走,即有路標指示往過港隧道
(汽、機車皆可通行)後即進入旗津市區。
{機 車}: 至鼓山輪渡站乘船到旗津,或是走中山四路,轉中山高南下終點後直行漁港路,遇新生路左轉接過港隧道至旗津。
{自行車}: 至鼓山輪渡站乘船至旗津(自行車不能行過港隧道)
廟宇介紹
旗津天后宮原名旗後天后宮,肇建於於清.康熙12年(西元1673年),植基於旗後津渡,迎奉天后娘娘,是高雄市歷史最古老的寺廟,也是本市目前唯一列入「宗教類」、「祠廟類」國家古蹟的廟宇。

康熙十二年(西元1673年),閩籍漁民徐阿華於海峽漁撈遇颶,船筏隨波漂蕩而擱淺於旗後,徐氏目睹旗後依山傍海,為居棲與撈捕之樂土,遂回故梓接眷定居,且說服同鄉漁民洪應等六戶同行,又隨身迎奉媽祖神像來台,在現址搭祠供祀,名為「媽祖宮」,即為旗津天后宮的前身,本宮迄今廟史已閱歷337年,為高雄市第一座媽祖廟,也是打狗現存祠廟的廟祖。
建築特色
旗津天后宮屬宇南方系統的傳統廟宇建築,平面格局為兩殿五門兩護室,前殿與正殿之間又有一座拜亭相連,而造型格局依循古制建築,採行考究的工字型佈區,為帝制時代官行建築的典型,藉此在外型上可凸顯天后的崇高神格。依據民間俗例,漁船碼頭附近必建有媽祖廟,而媽祖廟的位置,必定面對漁船進碼頭的方向,本宮廟址水德揚靈,宮址面對高雄港岸,三百多年來默默地護衛著斯土斯民,迄今不僅尚能看到海水,且能看到渡船頭與港內漁船來往的盛況。
這些資訊對我有幫助
thumb_up thumb_down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4.6
starstarstarstarstar_half
587 則評論
許詠婷
starstarstarstarstar3 個月前
旗津最近很熱鬧天后宮350周年建醮大典很盛大,做醮大概是小時候看到的,長大後越來越少看到
Chang Hong Liu
starstarstarstarstar8 個月前
來旗津旅遊 一定會來這間天后宮參拜 祈福全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快樂 位於高雄市旗津區
張龍龍
starstarstarstarstar1 年前
旗津天后宮創建於康熙12年,至今將近有350年歷史,是高雄最古老的媽祖廟,在這百年的歲月裡,天后宮座落於旗津老街,面向打狗港,見證港口的興起,保佑著往來的船隻,是當地的信仰中心之一。廟內保存多項古物,被高雄市政府列為市定古蹟,今年(2022)天后宮將於10月1日開光鎮殿媽,並於10月29~30日舉行祈安繞境大典,除了旗津在地宮廟贊境外,更邀請北港朝天宮、大甲鎮瀾宮、台南大天后宮等多間媽祖廟一同參與,是一場令人期待且不容錯過的在地盛事。 【歷史沿革】 清康熙12年(1673年),福建漁民徐阿華出海捕魚途遇颱風,狂風驟雨,船隻漂流擱淺於旗後(旗津舊稱;因旗後山的西側陡峭垂直入海似旗幟,沙洲似旗桿,而村落又在山下,似旗幟之後,故稱為旗後),徐阿華發現此地依山傍海,不僅適合安居,更是天然極佳的捕魚場,便邀同鄉漁民洪應、王光好、蔡月、李奇、白圭、潘淑等及其家眷六戶渡海來台定居於旗後,並恭請湄洲媽祖金身一同前行,於現址以茅草搭建小祠奉祀,名為「媽祖宮」,即為今日的旗津天后宮。 康熙30年(1691年),徐阿華有鑑於人口漸多,旗後越來越繁華,擔心廟宇土地被霸占,與六姓戶共擬「墾耕公約」,量測地界,標明廟地長三十九丈,闊十九丈,以曉示眾,不得侵占過界,違者嚴懲。 乾隆30年(1765年),媽祖宮由茅草竹屋改為石造小廟。媽祖宮第一次大規模修建,在光緒13年(1887年),由洋商張怡記重建廟宇,共計建六間,並更名媽祖宮為「天后宮」。大正15年(1926年),信眾蔡吉六從唐山購買紅磚、石材、木料等建材修葺廟宇,此乃天后宮第二次大規模修建。第三次重建,在民國37年(1948年),由信眾蔡文賓等人籌資重修天后宮,改建為兩殿兩護室,奠定今日天后宮之貌。歷經多年,天后宮破損斑駁,老化嚴重,於民國107年(2018年)第四次大規模整修,將神像暫時安奉於廟前臨時宮,耗時三年,於去年(2021年)重開金門,入火安座,百年古蹟,重現風華。 【烏魚拜媽祖】 相傳旗津早期漁產豐富,由其是每年南下洄游的烏魚,多到抓都抓不完,天天滿載而歸,吸引了許多漁民搬遷至此,然而無節制的捕撈,引起烏魚們的憤怒,漁民將捕到的母烏魚殺掉,取其腹中的魚卵,小魚無法出生就被殺害,導致烏魚群大量的減少。 憤怒的烏魚為了報復漁民,便在月圓之時,化成魚頭人腳的妖精跑到岸上,利用鈴鐺聲吸引小孩的注意,若晚上沒睡覺的孩童被鈴鐺聲吸引抬頭望向窗外,與烏魚精對到眼時,魂魄就會立刻被勾走,變得目光呆滯,不吃飯也不說話,村莊多位小孩受害,嚇得旗津居民人心惶惶,便前來求助媽祖,烏魚也向媽祖告狀痛斥漁民過度捕撈的行為,媽祖在了解烏魚的苦衷後,顯靈告訴漁民不該無節制的捕撈,要給魚群一條生路,在每年冬至過後的15天內禁止捕魚,並需舉行海祭。漁民在了解自己的過錯後紛紛遵守指示,烏魚感念媽祖的幫忙,每年洄游到台灣時,都會進入打狗港,在海面跳躍朝拜媽祖,感謝媽祖的慈悲與幫助。 【廟內文物】 旗津天后宮留有多項文物,其中康熙12年(1673年)渡海來台恭請的媽祖聖像,與隨同迎奉的虎爺將軍神像和石雕香爐最為久遠。光緒年間,一艘王船漂流進旗後港口,廟方將其請進天后宮,目前百年王船安奉於廟內,受人民膜拜,保佑漁獲豐收。 天后宮也收藏著多方古匾,清光緒15年(1889年)鳳山縣正堂李鍵與安平鎮理打狗炮台欽協萬國標各敬獻「鑒觀不爽」、「普濟蒼生」匾額一方,隔年天后宮增奉呂仙祠時,信眾贈「修善堂」匾額,大正15年(1926年)澎湖籍村民獻「祐我鄉民」匾額一方,昭和14年(1939年)善信喜獻「聖扶兩瀛」之匾額。 佇立與廟旁的兩座石碑,分別為咸豐9年(1859年)立的「船戶公約」與同治6年(1867年)清朝政府所立的「嚴禁汛口私抽勒索碑」,前者民間所立的石碑,打狗港是由瀉湖發展的港澳,港內多淺灘、暗礁,無法容納大量船隻進港,且需以竹筏小船引領入港,船戶們立此約互相扶持,違約者罰戲一檯、燈彩一付;後者講述打狗開港後,往返於台灣大陸的人民,時常被旗後駐防官員藉機勒索錢財,若不從多被動用私刑或行李搶散,清朝官員為防止此類事件再發生,以碑文公告,汛口官兵自應奉公守法,不該私抽勒索,若在犯者從嚴究辦。天后宮還保留著光緒12年(1886年)信眾敬獻的鑄鐘一口與光緒18年(1892年)和大正15年(1926年)的兩副木刻對聯等具有歷史價值的古物。
紅晨星
starstarstarstarstar1 年前
旗津老街從渡船頭方向一走進來3分鐘就會到的媽祖廟,裡面非常特別可點行船平安燈,外面許願池拿硬幣?要丟中媽祖前方的鐘再掉進去盆中聽說最靈驗,這座媽祖廟也是古蹟,整理維護的很乾淨,到旗津可走進來參拜
chen joanne
starstarstarstarstar1 年前
投一下祂前面的許願池是否能願望成真,欣賞他的結構,不關宗教,只欣賞歷史文化也不錯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6:00 – 21:00
星期二   06:00 – 21:00
星期三   06:00 – 21:00
星期四   06:00 – 21:00
星期五   06:00 – 21:00
星期六   06:00 – 21:00
星期日   06:00 – 21:00
FB粉絲專頁
info資料及圖片取自宮廟提供及Google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