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碧雲寺
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 火山碧雲寺 |
---|---|
• 主祀神祇: | 觀世音佛祖 |
• 宗教類型: | 佛教 |
• 組織方式: | 董事會制 |
• 官方網站: | http://www.bys.org.tw/ |
碧雲寺座落於山靈水秀的台南縣關仔嶺半山腰中,坐東向西,背倚秀麗的枕頭山,面迎廣闊的嘉南平原,附近林木茂盛;四周碧綠青翠,雲煙縹緲,「水火同源」與本寺同屬一脈源,地下蘊涵豐富之天然氣,故名「火山碧雲寺」。本寺在宗教的莊嚴氣氛中,並兼具賞心悅目的詩情畫意,是全台一處得天獨厚的靈山勝境,更是修行者參禪悟道的好地方。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臺南市白河區仙草里火山1號
交通方式
國道
◎ 國道3號 → 白河交流道→東接172線→往大仙寺方向→火山碧雲寺。
◎ 國道1號 →新營(北上)或水上(南下)交流道→東接台1線→轉東172線→往大仙寺方向→火山碧雲寺。
火車
新營火車站下車,再轉搭新營客運往關子嶺。
客運
搭乘新營客運(新營)→關子嶺。
◎ 國道3號 → 白河交流道→東接172線→往大仙寺方向→火山碧雲寺。
◎ 國道1號 →新營(北上)或水上(南下)交流道→東接台1線→轉東172線→往大仙寺方向→火山碧雲寺。
火車
新營火車站下車,再轉搭新營客運往關子嶺。
客運
搭乘新營客運(新營)→關子嶺。
廟宇介紹
清康熙四十年( 一七○一),第一代開山祖師釋應祥,由福建省泉州府名剎開元寺奉請一尊觀音佛祖聖像,渡海來台,從竹仔港( 今高雄縣永安鄉)登陸上岸,隨後寄居於阿公店(今高雄縣岡山鎮),數月後為了尋找更適合參禪悟道的環境,再奉迎觀音佛祖遍遊南部各大叢林,最後於枕頭山下(今台南縣白河鎮仙草埔)暫且落腳。
時光荏冉,歲月如梭,如此過了數年,由於應祥師通徹孔孟之學及勘輿之術,發現於枕頭山南麓半山腰有一處「半壁吊燈火」之靈穴更適合靈修參禪;應祥師遂獨自帶著觀音佛祖上山,披荊斬棘,草建茅堂,即為為本寺之前身。
嘉慶三年(西元一八○三),有安溪、土庫、番社(今東山鄉)儒生林啟邦等八位,因仰慕應祥師學養品德,而與一書僮前往拜師苦讀。嘉慶十一年(西元一八○六)前往福州趕考,連書僮九人皆應試登科,九人感佩觀音靈佑,於是合資大銀千兩,購買當時師徒所開墾的田地(俗稱九股仔,今碧雲公園),捐作寺產,並於嘉慶十三年(西元一八○八)正式興建寺廟,稱為碧雲寺。
碧雲寺範圍內有兩處靈穴,現今正殿是處「鳳穴」,後山南北兩側山脈是為鳳翅;「半壁吊燈火」靈穴即今三寶殿前香爐位置,兩穴互為文集;相互共構營造成三百餘年之靈山古剎。由於碧雲寺財力拮据歷經嘉慶、咸豐及光緒等年間次第興建完成,本寺右側豎立一塊
嘉慶十六年( 一八一一 ) 的「玉枕火山碧雲寺募為緣業碑記」,以資佐證,碑記內容大意如下:碧雲寺為嘉邑名勝,觀音大士英靈遠庇早已膾炙人口,然而寺無緣業,僧家難為無米之炊。
嘉慶十六年,張士輝等二十善信,計鳩銀三百二十六圓,買糞箕湖山腳墾田,大武龍派社番目荒埔園,永為寺中香煙,以迓神庥。
由於早期台灣社會環境的關係,碧雲寺是座佛、道、台灣民間傳統信仰兼祀的佛剎,這在早期佛剎頗為常見,也因此碧雲寺的信眾涵蓋了佛教與道教,在親和力與善化人心方面有更大的作用。
目前整個碧雲寺可分成四大部份,即「正殿」供奉觀音佛祖、「三寶殿」(大雄寶殿 )、「清虛宮」(天公廟」、「地藏王寶殿」。正殿佛道兼祀、三寶殿純佛教、清虛宮純道教、地藏王寶殿奉民間神主牌。
本寺大部份建物構造仍保存閩南及日式混合風格,其洗石子的大量使用是一大特色,正殿及山門之剪粘、泥塑極具地方色彩,最引人注目的是山門外的一對笑獅。
民國三十八年,住持霖淨法師、明淨法師率眾擴建清虛宮(天公廟 ),至四十三年完工;先總統 蔣公曾親臨獻香,並蒙賜匾額「凌霄寶殿」,為本寺帶來無限殊榮。
眾信為維護本寺權益,且按照政府法律規定,於民國四十三年成立火山碧雲寺管理委員會,由陳澄沂先生膺選為首屈主任委員於民國五十五年興建地藏王寶殿,由各方檀信佈施捐獻大力支持,於民國五十六年竣工,民國五十九年間,又接著興建古宮殿式三寶殿,民國五十九年八月間宣佈撤銷原有組織,重新改組為財團法人火山碧雲寺董事會,並報請台南縣政府核備。
碧雲寺於民國八十六年 ( 一九九七 ) ,由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民國八十九年 ( 二○○○ ) 縣政府研擬修護碧雲寺計畫。
碧雲寺之觀音殿、山門、寺埕列為古蹟範圍於民國九十年 ( 二○○一 ) 五月動工整修,於民國九十四年 ( 二○○五 ) 一月整修完竣。
碧雲寺座落於山靈水秀的台南關仔嶺的半山腰,坐東向西,背倚秀麗的枕頭山,陎迎廣闊的嘉南平原,附近林木茂盛四周碧綠青翠,雲煙縹緲,「水火同源」與本寺同屬一脈源,地下蘊涵豐富之天然氣,故名「火山碧雲寺」。
清康熙四十年(一七○一),第一付開山祖師釋應祥(俗名李鶴齡),由福建省泉州府名剎開元孝奉請一尊觀音佛祖聖像,渡海來台,從竹仔港(今高雄縣永安鄉)登陸上岸,隨後寄居於阿公店(今高雄縣岡山鎮),數月後為了尋找更適合參禪悟道的環境,再奉迎觀音佛祖遍遊南部各大叢林,最後於枕頭山下(今台南縣白河鎮仚草埔)敺且落腳。
過了幾年,應祥師發現於枕頭山南麓半山腰戙一處「半壁卵燈火」之靈穴更適合靈修參禪﹔應祥師遂燅自帶著觀音佛祖上山,披荊斬棘,草建茅堂尌整座碧雲寺範圍內戙兩處靈穴,現今正殿是處「鳳穴」,後山南北兩側山脈是為鳳翅「半壁卵燈火」靈穴即今三寶殿前香爐位置,兩穴互為文集相互共構營造戎三百餘年之靈山古剎。
目前整個碧雲寺可分成四大部份,即「正殿」供奉觀音佛祖、「三寶殿」(大雄寶殿)、「清虛宮」(天公廟)、「地藏王寶殿」。
正殿佛道兼祀、三寶殿純佛教、清虛宮純道教、地藏王寶殿奉民間神主牌,也因此碧雲寺的信衆涵蓋了佛教與道教,在親和力與善化人心方陎戙更大的作用。
建物大部份構造仍保存閩南及日式混合風格,其洗石子的大量使用是一大特色,正殿及山門之剪粘、泥圕極具地方色彩,最引人注目的是山門外的一對笑獅。
民國三十八年,住持霖淨法師、明淨法師率眾增建清虛宮(天公廟),至四十三年完工,先總統 蔣公曾親臨獻香,並蒙賤十額「凌霄寶殿」,為本寺帶來無限殊榮。
眾信為維護本孝權益,且按照政府法律規定,於民國四十三年成立火山碧雲寺管理委員會,由陳澄沂先生膺選為首屈主伕委員於民國五十五年興建地藏王寶殿,由各方檀信佈施捐獻大力支持,於民國五十六年竣工,民國五十九年間,又接著興建古宮殿式三寶殿,民國五十九年八月間宣佈撤銷原戙組織,重新改組為財團法人火山碧雲寺董事會,並報請台南縣政府核備。
碧雲寺於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由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民國八十九年(二○○○)縣政府研擬修護碧雲寺計畫。
碧雲寺之觀音殿、山門、孝埕列為古蹟範圍於民國九十年(二○○一)五月動工整修,於民國九十四年(二○○五)一月整修完竣。
時光荏冉,歲月如梭,如此過了數年,由於應祥師通徹孔孟之學及勘輿之術,發現於枕頭山南麓半山腰有一處「半壁吊燈火」之靈穴更適合靈修參禪;應祥師遂獨自帶著觀音佛祖上山,披荊斬棘,草建茅堂,即為為本寺之前身。
嘉慶三年(西元一八○三),有安溪、土庫、番社(今東山鄉)儒生林啟邦等八位,因仰慕應祥師學養品德,而與一書僮前往拜師苦讀。嘉慶十一年(西元一八○六)前往福州趕考,連書僮九人皆應試登科,九人感佩觀音靈佑,於是合資大銀千兩,購買當時師徒所開墾的田地(俗稱九股仔,今碧雲公園),捐作寺產,並於嘉慶十三年(西元一八○八)正式興建寺廟,稱為碧雲寺。
碧雲寺範圍內有兩處靈穴,現今正殿是處「鳳穴」,後山南北兩側山脈是為鳳翅;「半壁吊燈火」靈穴即今三寶殿前香爐位置,兩穴互為文集;相互共構營造成三百餘年之靈山古剎。由於碧雲寺財力拮据歷經嘉慶、咸豐及光緒等年間次第興建完成,本寺右側豎立一塊
嘉慶十六年( 一八一一 ) 的「玉枕火山碧雲寺募為緣業碑記」,以資佐證,碑記內容大意如下:碧雲寺為嘉邑名勝,觀音大士英靈遠庇早已膾炙人口,然而寺無緣業,僧家難為無米之炊。
嘉慶十六年,張士輝等二十善信,計鳩銀三百二十六圓,買糞箕湖山腳墾田,大武龍派社番目荒埔園,永為寺中香煙,以迓神庥。
由於早期台灣社會環境的關係,碧雲寺是座佛、道、台灣民間傳統信仰兼祀的佛剎,這在早期佛剎頗為常見,也因此碧雲寺的信眾涵蓋了佛教與道教,在親和力與善化人心方面有更大的作用。
目前整個碧雲寺可分成四大部份,即「正殿」供奉觀音佛祖、「三寶殿」(大雄寶殿 )、「清虛宮」(天公廟」、「地藏王寶殿」。正殿佛道兼祀、三寶殿純佛教、清虛宮純道教、地藏王寶殿奉民間神主牌。
本寺大部份建物構造仍保存閩南及日式混合風格,其洗石子的大量使用是一大特色,正殿及山門之剪粘、泥塑極具地方色彩,最引人注目的是山門外的一對笑獅。
民國三十八年,住持霖淨法師、明淨法師率眾擴建清虛宮(天公廟 ),至四十三年完工;先總統 蔣公曾親臨獻香,並蒙賜匾額「凌霄寶殿」,為本寺帶來無限殊榮。
眾信為維護本寺權益,且按照政府法律規定,於民國四十三年成立火山碧雲寺管理委員會,由陳澄沂先生膺選為首屈主任委員於民國五十五年興建地藏王寶殿,由各方檀信佈施捐獻大力支持,於民國五十六年竣工,民國五十九年間,又接著興建古宮殿式三寶殿,民國五十九年八月間宣佈撤銷原有組織,重新改組為財團法人火山碧雲寺董事會,並報請台南縣政府核備。
碧雲寺於民國八十六年 ( 一九九七 ) ,由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民國八十九年 ( 二○○○ ) 縣政府研擬修護碧雲寺計畫。
碧雲寺之觀音殿、山門、寺埕列為古蹟範圍於民國九十年 ( 二○○一 ) 五月動工整修,於民國九十四年 ( 二○○五 ) 一月整修完竣。
碧雲寺座落於山靈水秀的台南關仔嶺的半山腰,坐東向西,背倚秀麗的枕頭山,陎迎廣闊的嘉南平原,附近林木茂盛四周碧綠青翠,雲煙縹緲,「水火同源」與本寺同屬一脈源,地下蘊涵豐富之天然氣,故名「火山碧雲寺」。
清康熙四十年(一七○一),第一付開山祖師釋應祥(俗名李鶴齡),由福建省泉州府名剎開元孝奉請一尊觀音佛祖聖像,渡海來台,從竹仔港(今高雄縣永安鄉)登陸上岸,隨後寄居於阿公店(今高雄縣岡山鎮),數月後為了尋找更適合參禪悟道的環境,再奉迎觀音佛祖遍遊南部各大叢林,最後於枕頭山下(今台南縣白河鎮仚草埔)敺且落腳。
過了幾年,應祥師發現於枕頭山南麓半山腰戙一處「半壁卵燈火」之靈穴更適合靈修參禪﹔應祥師遂燅自帶著觀音佛祖上山,披荊斬棘,草建茅堂尌整座碧雲寺範圍內戙兩處靈穴,現今正殿是處「鳳穴」,後山南北兩側山脈是為鳳翅「半壁卵燈火」靈穴即今三寶殿前香爐位置,兩穴互為文集相互共構營造戎三百餘年之靈山古剎。
目前整個碧雲寺可分成四大部份,即「正殿」供奉觀音佛祖、「三寶殿」(大雄寶殿)、「清虛宮」(天公廟)、「地藏王寶殿」。
正殿佛道兼祀、三寶殿純佛教、清虛宮純道教、地藏王寶殿奉民間神主牌,也因此碧雲寺的信衆涵蓋了佛教與道教,在親和力與善化人心方陎戙更大的作用。
建物大部份構造仍保存閩南及日式混合風格,其洗石子的大量使用是一大特色,正殿及山門之剪粘、泥圕極具地方色彩,最引人注目的是山門外的一對笑獅。
民國三十八年,住持霖淨法師、明淨法師率眾增建清虛宮(天公廟),至四十三年完工,先總統 蔣公曾親臨獻香,並蒙賤十額「凌霄寶殿」,為本寺帶來無限殊榮。
眾信為維護本孝權益,且按照政府法律規定,於民國四十三年成立火山碧雲寺管理委員會,由陳澄沂先生膺選為首屈主伕委員於民國五十五年興建地藏王寶殿,由各方檀信佈施捐獻大力支持,於民國五十六年竣工,民國五十九年間,又接著興建古宮殿式三寶殿,民國五十九年八月間宣佈撤銷原戙組織,重新改組為財團法人火山碧雲寺董事會,並報請台南縣政府核備。
碧雲寺於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由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民國八十九年(二○○○)縣政府研擬修護碧雲寺計畫。
碧雲寺之觀音殿、山門、孝埕列為古蹟範圍於民國九十年(二○○一)五月動工整修,於民國九十四年(二○○五)一月整修完竣。
參拜流程
依佛教儀式。
建築特色
碧雲寺的主體建築仍維持閩南式木構的特色,但最大的特徵,從構造及材料可以看出來,當時受到日治時期引入近付化外來構造(RC結構)及材料的影霻 ,形戎混合構造,尤其柱子是洗石子,也自然蔚為一禑特色。
山門對聯
本山門之「中門」外部的對聯為:「碧寺梵宮是處好譚方外趣,碧開雨化此間且結靜中緣」。內部的對聯為:碧落無垠禪室來由塵外賞,雲翻林壑香臺不是假中緣」。道出碧雲寺山碧林翠雲湧雨清,幽雅寧謐的特色。
中門門額提字
山門建於民國三十八年,為三川門形式,中門額題字「碧雲寺」,並記載建造當事者的名字:陳澄沂、邱秋貴、洪聯榜、藍登賀:‥等多人。額頭的題字不只考究,而且四周彩繪花草圖案,兩旁泥塑腳踩祥雲的仙童,額為莊嚴美觀。
南北側山門題字對聯
南側門額題「碧海」,北側門額題「雲山」,「碧海雲山」氣勢之磅礡,令人心胸為之開闊。
外部對聯分別為:「火星耀漢普照眾生開覺路,山寺傳鐘勸皈菩薩遠迷津」。
小西天
佛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釋迦牟尼佛示現西方極樂世界後,佛家弟子即以往生西天為目標。世間多紛擾,佛寺是一處清靜地,就像是婆娑世界裏的「小西天」一般。
碧雲寺山門的中門內額以及正殿後面牆壁都寫著「小西天」三字,令人感受極樂世界的喜悅 。
詩匾
進入拜亭抬頭仰望,映入眼簾的是位拜亭與正殿交接處檁上的一方「詩匾」。這塊匾是民國五十八年臺中縣沙鹿鎮永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權等人所敬贈。
內容如下:
火速回頭好.山岩禮佛陀.碧天施法雨.雲外護韋馱
寺闢山腰靜.觀空接大羅.世塵猶擾攘.音系入伽佗
菩樹饒餘蔭.薩垂度眾多.千家虔敬奉.秋柳灑娑婆
從每句的首字正好串接成「火山碧雲寺觀世音菩薩千秋」。
火健崇山
正殿整體看起來是一個大空間,但事實上是屬於三開間格局,「詩匾」即位於「中間」之頂額。「火健崇山」匾位於「南間」之頂額,為民國丙子年(一九九六)桐月立;臺南東市場內,朱如北等人拜謝。
碧雲莊嚴
正殿三開間的「北間」頂額為「碧雲莊嚴」匾,民國乙卯年(一九七五)荔月置,後壁鄉加冬村許木叩謝。
碧海慈雲
正殿佛龕上方懸掛著一方「碧海慈雲」匾,這塊匾是昭和九年(一九三四),當時重建碧雲寺的陳按察、邱秋貴、蘇超群、蘇澤、鄭注江等人所獻。匾的左側除了寫敬獻者的名字外,並鑲有他們的照片。
拜亭對聯
拜亭廊柱木板對聯:「碧海靜波濤一片慈航遠渡,雲山多雨霧十方法界皆春」。民國三十四年陽月,呂天來等人所敬獻。
前點金柱對聯
正殿前點金柱木板對聯:「碧海慈航普渡黔黎登彼岸,雲岩琪樹皈依剎利上春臺」。民國三十四年,翁萬記等人敬獻。
護國佑民
懸掛於清虛宮正殿神龕上方。民國四十三年,陳誠所敬獻。
凌霄寶殿
懸掛於清虛宮正殿上方。民國三十九年先總統蔣中正先生蒞臨清虛宮獻香,並贈此「凌霄寶殿」匾額。
山門對聯
本山門之「中門」外部的對聯為:「碧寺梵宮是處好譚方外趣,碧開雨化此間且結靜中緣」。內部的對聯為:碧落無垠禪室來由塵外賞,雲翻林壑香臺不是假中緣」。道出碧雲寺山碧林翠雲湧雨清,幽雅寧謐的特色。
中門門額提字
山門建於民國三十八年,為三川門形式,中門額題字「碧雲寺」,並記載建造當事者的名字:陳澄沂、邱秋貴、洪聯榜、藍登賀:‥等多人。額頭的題字不只考究,而且四周彩繪花草圖案,兩旁泥塑腳踩祥雲的仙童,額為莊嚴美觀。
南北側山門題字對聯
南側門額題「碧海」,北側門額題「雲山」,「碧海雲山」氣勢之磅礡,令人心胸為之開闊。
外部對聯分別為:「火星耀漢普照眾生開覺路,山寺傳鐘勸皈菩薩遠迷津」。
小西天
佛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釋迦牟尼佛示現西方極樂世界後,佛家弟子即以往生西天為目標。世間多紛擾,佛寺是一處清靜地,就像是婆娑世界裏的「小西天」一般。
碧雲寺山門的中門內額以及正殿後面牆壁都寫著「小西天」三字,令人感受極樂世界的喜悅 。
詩匾
進入拜亭抬頭仰望,映入眼簾的是位拜亭與正殿交接處檁上的一方「詩匾」。這塊匾是民國五十八年臺中縣沙鹿鎮永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權等人所敬贈。
內容如下:
火速回頭好.山岩禮佛陀.碧天施法雨.雲外護韋馱
寺闢山腰靜.觀空接大羅.世塵猶擾攘.音系入伽佗
菩樹饒餘蔭.薩垂度眾多.千家虔敬奉.秋柳灑娑婆
從每句的首字正好串接成「火山碧雲寺觀世音菩薩千秋」。
火健崇山
正殿整體看起來是一個大空間,但事實上是屬於三開間格局,「詩匾」即位於「中間」之頂額。「火健崇山」匾位於「南間」之頂額,為民國丙子年(一九九六)桐月立;臺南東市場內,朱如北等人拜謝。
碧雲莊嚴
正殿三開間的「北間」頂額為「碧雲莊嚴」匾,民國乙卯年(一九七五)荔月置,後壁鄉加冬村許木叩謝。
碧海慈雲
正殿佛龕上方懸掛著一方「碧海慈雲」匾,這塊匾是昭和九年(一九三四),當時重建碧雲寺的陳按察、邱秋貴、蘇超群、蘇澤、鄭注江等人所獻。匾的左側除了寫敬獻者的名字外,並鑲有他們的照片。
拜亭對聯
拜亭廊柱木板對聯:「碧海靜波濤一片慈航遠渡,雲山多雨霧十方法界皆春」。民國三十四年陽月,呂天來等人所敬獻。
前點金柱對聯
正殿前點金柱木板對聯:「碧海慈航普渡黔黎登彼岸,雲岩琪樹皈依剎利上春臺」。民國三十四年,翁萬記等人敬獻。
護國佑民
懸掛於清虛宮正殿神龕上方。民國四十三年,陳誠所敬獻。
凌霄寶殿
懸掛於清虛宮正殿上方。民國三十九年先總統蔣中正先生蒞臨清虛宮獻香,並贈此「凌霄寶殿」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