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朝天宮
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北港朝天宮 北港媽祖廟 朝天宮
• 主祀神祇: 天上聖母
• 宗教類型: 道教
• 組織方式: 董事會制
• 官方網站: http://www.matsu.org.tw/
•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eigangmatsu
北港朝天宮,俗稱北港媽祖廟,位於台灣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是一座主要奉祀媽祖的廟宇,並已被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call+886 5 783 2055
地圖位置

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 directions_car行車規劃

交通方式
國道南下:
走國道3號從古坑系統接78號快速道路,往台西方向從虎尾交流下走145縣道若從元長交流道下走台19線,
從東勢交流道下走153號縣道再接155縣道。
走國道1號從雲林系統接78號快速道路,往台西方向從虎尾交流下走145縣道若從元長交流道下走台19線,
從東勢交流道下走153號縣道再接155縣道。
國道一號南下斗南交流道下,往虎尾方向。 接著158號省道,直直行。再接著145號省道,直直行。
國道北上:
走國道1號嘉義交流道下轉159線道,到新港轉164縣道。
國道1號下嘉義交流道(北港/新港),直行縣道159線(太保市北港路 → 新港鄉中山路),左轉縣道164線
(福德路),右轉台19線過北港大橋 ,直行雲林北港鎮義民路 ,右轉中正路或民主路。
高鐵搭乘至嘉義站下轉搭接駁公車往北港方向。 [轉搭公車資訊]
廟宇介紹
媽祖信仰,是閩台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媽祖,亦稱“天妃”、“天后”,是林默娘的神化。林默娘系福建莆田湄洲林願的第六女,生於宋建隆元年。生下彌月不聞啼哭聲,取名林默。史載,十幾歲時有道家來往其家,指點她學會了氣功。此後,她運用功夫,預報天氣變化,替人診治疾病。人們非常感激她,把她當作神女、龍女而崇敬。林默娘於28歲時去世,附近漁民非常悲痛,自動建造祠廟奉祀她。福建、台灣等地的居民大多篤信媽祖, 把她視為航海保護神,作為年歲豐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徵。奉祀媽祖之廟,稱為“媽祖廟”或“天后宮”,以莆田湄洲島媽祖廟、天津天后宮、台灣北港媽祖廟為三大祖廟,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為媽祖誕辰紀念日。
北港朝天宮,在台灣省西部雲林縣北港鎮, 是現在台灣媽祖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它是清康熙三十三年由福建姓傅的人遷往台灣的,相傳創建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是年,佛教臨濟宗第三十四代僧樹璧奉迎福建湄洲祖廟的媽祖神像到台灣,在笨港(即今北港)登島。樹璧初抵時,租借簡陋民房,供奉神像。康熙三十九年,編竹葺茅,成一小祠。雍正八年(1730年),易茅為瓦,煥然一新,其後又多次修葺,香火愈盛。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發生地震時,朝天宮大殿破損,亭台倒塌。後經民眾募得巨資,於光緒三十四年重修,始成今日之規模。該宮為中國宮殿式建築群,四進。宮門前有一廣場,石地石牆,設有正、左、右等出入口。正面入口兩側置一對小石獅,牆頭有四海龍王石像。宮門一分為三,中為山川門,右為龍門,左為虎門。山川門前,立有一對蟠龍巨柱,另有一對石獅。龍虎二 門楹柱下各置一對石盾。三門的牆壁上,裝飾有種種雕刻。第二進為正殿,是媽祖聖母殿,進深近13米,分為前後兩段。從殿外觀看,正殿頂似有三層,琉璃瓦頂,前段屋頂翹脊上塑有麒麟送子及2只鳳凰。東西兩廂供奉註生娘娘、而境主公和福德正神,第三進中室為觀音佛祖殿,供奉觀音菩薩,右室為三界公殿,供奉三官大帝,左室為五文昌殿,供奉五文昌。觀音殿有石刻龍柱一對,刻有“乾隆乙未年臘月敬立”字樣。五文昌殿階前有雙龍丹墀一塊,刻有“道光庚子年陽月立”字樣。最後進是聖父母殿和供奉歷代住持神主的開山廳。宮內至今還保存著康熙年間製作的媽祖天妃冠。 1972年,朝天宮被定為台灣省宗教紀念物觀光區。 1985年,台灣當局定其為省二級古蹟。
景點介紹  
北港是古笨港的一部分,清代時曾是座繁榮的港口,直到光緒末年,因雲嘉海岸淤積嚴重,北港失去港口的優勢,才不再作為貿易港口。因鎮上的朝天宮為全台媽祖廟的總廟,位尊第一,香火極盛,使得北港在媽祖的庇護下百年不衰,儼然一方宗教勝地。
北港朝天宮舊稱天妃廟或天后宮,為了紀念分靈自湄洲祖廟——朝天閣,才改名朝天宮。清康熙年間,臨濟宗禪師樹壁奉湄洲祖廟媽祖神像來台,登陸笨港北岸,留以供膜拜,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在現址建廟奉祀,因神蹟靈驗,威名遠揚,信徒不斷增加,分靈也遍布南北,後成為台灣媽祖信仰的龍頭大廟。朝天宮規模宏偉,屬於中國南方的宮殿式建築,號稱“四落八殿,一埕七院”,經過歷代重修,留下許多精美古物,一梁一柱、片瓦粒石之間,都引人駐足觀看,被指定為二級古蹟。
   全廟共分四進,最前方的三川殿裝飾華麗,雕工精細,為台灣寺廟少見的傑作,如中門前方的龍柱與石獅,皆為清代所遺留;步口廊的精雕鬥栱,是清末著名的木匠師陳應彬的得意之作;龍虎門頂端的八角形藻井,結構複雜,頗為巧妙;而通梁瓜筒上的“老鼠咬金瓜”,以及牆頭安置的“憨番抬廟角”交趾陶,都表現出豐富的民俗趣味。第二進是正殿,供奉天上聖母,因香火太盛,殿內各處皆被熏成烏黑,神桌底下有一口古井,相傳為龍口吉穴,朝天宮因此香火不絕。立於神龕兩側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形貌詭異,神態威武,為媽祖的護將。正殿兩側廂房則分祀註生娘娘(送子媽)和境主公(土地公)。正殿後方是觀音殿,主祀觀音佛祖及十八羅漢,整體雕飾比較簡潔,殿前石階上有著名的“孝子釘”,相傳是道光年間一孝子來台尋訪失散的父母,向媽祖虔誠祈禱,若能指點找到父母,則鐵釘必能貫穿階前石板,或為孝心所感動,鐵釘竟真的錐入石板,而他也如願所償。殿內一對以泉州白石所刻的龍柱,古樸雄渾。兩旁另有凌虛閣和聚奎閣,祭祀三官大帝及五文昌君,其中凌虛閣中門木窗的雕花里,暗藏著“功參造化”、“德配乾坤”兩聯螭虎團字,巧妙之極,令人讚嘆不已。
每年由春節至農曆三月,各地信徒及分靈廟宇陸續回北港進香,規模盛大,而三月十九—二十日的繞境游行,更是鑼鼓喧天,萬人空巷,是媽祖香期最高潮。關於媽祖媽祖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過五個女兒,十分盼望再生一個兒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賜麟兒,可是這一胎又是一個女嬰,父母大失所望。就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鄰里鄉親看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照耀得島嶼上的岩石都發紅了。所以,父母感到這個女嬰必非等閒之女,也就特別疼愛。因為她出生至彌月間都不啼哭,便給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稱她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八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為事,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專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人們都感頌她。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只要能為鄉親排難解紛,她都樂意去做,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凶趨吉。人們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  
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洞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少礁石,在這海域裡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傳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是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與世長辭之日。這一天,湄洲島上群眾紛紛傳說,他們看見湄峰山上有朵彩雲冉冉升起,又恍惚聽見空中有一陣陣悅耳的音樂……。從此以後,航海的人又傳說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  
媽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馳,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歷代對媽祖的賜封根據史料,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並列入國家祀典。  
媽祖逝世時鄉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於同年在湄洲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湄洲媽祖廟。祖廟於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擴建,日臻雄偉。明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航海家鄭和曾兩次奉旨來湄嶼主持禦祭儀式並擴建廟宇。至清康熙時,已形成了具有五組建築群的“海上龍宮”。可惜,原有金碧輝煌的建築群已廢圯,現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規模較小。近年來,湄洲祖廟進行了大量的複原修建工作,另投資1億多元興建了媽祖新殿,新殿宏偉壯觀,被世人譽為“海上布達拉宮”。台灣及東南亞各國的眾多媽祖廟都由莆田湄州天后宮“分神”而立。莆田湄洲島的上媽祖廟,泉州天后宮,天津的天后宮,澳門的媽祖閣,台灣北港的朝天宮和鹿港媽祖廟為我國天后宮有名的大廟。  

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佛教臨濟宗第三十四代禪師樹璧和尚從中國大陸福建省湄洲天后宮移駕一尊由宋代所雕塑的軟身媽祖神像至臺灣,因此北港朝天宮至今保有全國媽祖廟唯一以佛教進行祭祀儀典的傳統。

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建廟(即前古笨港天后宮),根據《諸羅縣志》的記載名為天妃宮,為大笨港地區最早建立之媽祖廟,最開始只是一間小祠,到了1730年(雍正八年)重建,又在1773年(乾隆三十九年)擴建。

1837年(道光十七年)於舊廟原址重修,即今之北港朝天宮,當時新德泰號商行所捐獻的「雙龍獻珠石陛」,是臺灣現存清朝石雕中的極品,今存於五文昌殿前。到了咸豐初年,再擴建宮殿為四進和東西二室。

1867年(同治六年),中壢地區士紳至北港朝天宮,分香天上聖母,供於新街觀音亭,後改祀天上聖母為主神,改稱新街媽祖廟,即今「中壢仁海宮」。

1905年(日明治三十八年)4月,北港朝天宮因為大地震受損,後來由地方人士和當時的日本北港支廳廳長安武昌夫提議捐款重建。1915年(大正四年)3月為方便香客參拜,北港地區鋪設四條私設鐵路。

1921年(大正十年)3月成立管理委員會,由地方士紳取代住持僧侶來管理宮廟事務,但仍多依慣例,以佛教儀式舉辦法會。
這些資訊對我有幫助
thumb_up thumb_down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4.7
starstarstarstarstar_half
19,813 則評論
艾莉亞
starstarstarstarstar1 週前
北港朝天宮 只要有南下這就是必經景點除了虔誠的參拜 更是喜歡廟前熱鬧美食玲瑯滿目的街 來到這裡最常買的是日興堂餅店的大餅 滿滿傳統餡料加上鹹蛋黃及肉鬆每來必買 這裡滿街的蠶豆酥也是我的最愛 超大一袋便宜又好吃越吃越刷嘴 大熱天逛街還可以來碗古早味的 北港圓仔湯剉冰清涼消暑 還有很多人推薦的鴨肉羹 每攤都是滿滿的排隊人龍 好吃的東西都是值得等待的 這裡車位不太好停 遊客跟香客真的很多 停在外圍走進來蠻大一段路 建議有老人、小孩或行動不便的家人可以先行下車
温柔懶懶豬
starstarstarstarstar1 週前
⏰20240323 ?履心旅行 白沙屯2024繞境 今日跟旅行團來到 目的地 北港朝天宮 徒步走好幾公里 準備看白沙屯媽祖來這裡 雖然太多人 最後看不到 但周圍的熱情感染了我們的情緒 非常棒的體驗
鴻修
starstarstarstarstar1 個月前
又到開始瘋媽祖的季節。北港朝天宮依舊香火鼎盛、朝拜信眾絡繹不絕。北港鎮公共造產第一停車場(緊鄰牛墟),腹地大停車方便(小車一次40元、大車一次70元)。從停車場到朝天宮步行約10分鐘,沿途就是老街。專程來朝聖走走逛逛、的確熱鬧非凡。朝天宮進香人潮與參拜信眾非常多,鑼鼓喧天讓大伙皆沉醉朝聖氣息中。宗教神明是個精神寄託,參拜有心則靈,來此淨化身心靈,祈福不如意的遠離,好的來心情舒暢。老街有小吃、飲品、紀念品、伴手禮、農特產等,消費一下促進經濟繁榮。若幸運碰到牛墟有開張,又可有別於夜市的白天體驗。
mile S
starstarstarstarstar1 個月前
在地人帶路就是不一樣 走好走滿走到腳酸想回家 :) 從巷弄中的燈籠開始串起雲林「龍耀雲騰」2024北港燈會,穿過彎延古巷至老街、北港觀光大橋、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最後再訪大復戲院,走下來真的很累人~哈! 不過,燈會期間平日的北港老街逛起來很舒服,雖然「日興堂」大餅客源不絕,但比起假日好逛好買很多,怕胖的我只好路過! 拖孩子的福,是否可以連續四年來賞燈呢? 巷弄主題造型燈比較沒興趣,一顆顆的糖果彩燈為原本陰暗的巷道串起光明,有幾條街很有氛圍,第一次知道有「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裡頭有市集,有表演、有旋轉木馬,場地寬敞,週末假日可以去熱鬧一下! ?顏思齊紀念碑 ~2/25 17:30~22:00 每半小時龍耀雲騰燈光秀 2/24 元宵節晚會活動 ?大復戲院 ~2/25 限量200組藝閣變裝體驗! ?水道頭文化園區 ~2/25. 17:00~21:30 燈會市集、油畫展覽、森森不息街頭劇團 ~2/25. 18:00~22:00 天上聖母七彩燈龍登登登 小提燈兌換 天天限量100組 #天上聖母七彩燈龍姪子有拿很可愛
孫慧君
starstarstarstarstar1 個月前
今天參加國光假期北港朝天宮一日遊,離上次來的時候快十五年了,人潮一樣洶湧,北港朝天宮是一座位在臺灣雲林縣北港鎮光民里的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該廟由樹璧和尚創立於康熙三十三年,在1985年被列為二級古蹟,1997年改制為國定古蹟,舊稱「天妃廟」或「天后宮」,是當初為了紀念分靈自湄洲祖廟「朝天閣」,才改名為朝天宮,其建築設計結構、歷史緣由都值得細細了解觀賞,下次一定要再找個平日的時間再來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僅為參考,請依官方公告時間為主
星期一   05:00 – 00:00
星期二   05:00 – 00:00
星期三   05:00 – 00:00
星期四   05:00 – 00:00
星期五   05:00 – 00:00
星期六   05:00 – 00:00
星期日   05:00 – 00:00
FB粉絲專頁
info資料及圖片取自宮廟提供及Google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