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鎮瀾宮
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 大甲鎮瀾宮 鎮瀾宮 |
---|---|
• 主祀神祇: | 天上聖母 |
• 宗教類型: | 道教 |
• 組織方式: | 董事會制 |
• 官方網站: | http://www.dajiamazu.org.tw/ |
• FB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Dajiamazu |
相傳,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建莆田湄洲人林永興奉湄洲天后宮天上聖母香火來臺,於大甲定居,信眾紛紛參拜,地方士紳為之建祠奉祀。乾隆卅五年(1770年)改建,名曰「天后宮」。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重建,載於臺灣府淡水廳文獻中。由大甲分司宗覲庭、進士陳峰毫、士紳連崑山、平埔族原住民頭目巧化龍等著名檀越,屢次重建,擴大廟宇,以天后能鎮海安瀾,改稱為「鎮瀾宮」。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重建,載於臺灣府淡水廳文獻中。由大甲分司宗覲庭、進士陳峰毫、士紳連崑山、平埔族原住民頭目巧化龍等著名檀越,屢次重建,擴大廟宇,以天后能鎮海安瀾,改稱為「鎮瀾宮」。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
---|
地圖位置
臺中市大甲區順天路158號
交通方式
搭車:
客運:1.自台中干城站搭往大甲的國光客運
2.從台中火車站搭往大甲的豐原客運
火車:搭乘縱貫鐵路,於大甲站下車
開車:
國道1(中山高):
1.國道1號→台中系統交流道→國道4→臨海路(台17)→西濱快速道路(台61)→大安港路(132)→大甲市區。
2.中山高后里交流道下→往大甲(甲后路台132線)方向行駛→過地下橋左轉中山路一段→於大甲火車站前蔣公路右轉直行即可抵達。
國道3(第二高):
1.國道3→中港系統交流道→國道4→臨海路(台17)→西濱快速道路(台61)→大安港路(132)→大甲市區。
2.中二高大甲交流道下→往大甲(甲后路)方向行駛→過地下橋左轉中山路一段→於大甲火車站前蔣公路右轉直行即可抵達。
客運:1.自台中干城站搭往大甲的國光客運
2.從台中火車站搭往大甲的豐原客運
火車:搭乘縱貫鐵路,於大甲站下車
開車:
國道1(中山高):
1.國道1號→台中系統交流道→國道4→臨海路(台17)→西濱快速道路(台61)→大安港路(132)→大甲市區。
2.中山高后里交流道下→往大甲(甲后路台132線)方向行駛→過地下橋左轉中山路一段→於大甲火車站前蔣公路右轉直行即可抵達。
國道3(第二高):
1.國道3→中港系統交流道→國道4→臨海路(台17)→西濱快速道路(台61)→大安港路(132)→大甲市區。
2.中二高大甲交流道下→往大甲(甲后路)方向行駛→過地下橋左轉中山路一段→於大甲火車站前蔣公路右轉直行即可抵達。
廟宇介紹
大甲鎮瀾宮自古以來即是台灣媽祖信仰的重鎮,不僅是人民團結互助的所在,更是信仰、文化及政經的中心,具有慰藉民眾心靈、安定社會的功能;因此長期以來,本宮全體董監事均秉持著「取諸社會、回饋社會」之理念,關懷社會、熱心公益,每年參與推動各類社會公益及文化藝術活動。
2003年,本宮成立「財團法人大甲媽社會福利基金會」,除積極籌建中部海線第一所收容失依兒童的育幼院之外,更藉由基金會有系統的運作,積極地參與並贊助各項活動,在推動公益慈善及教化事業上,投入諸多心力,冀能善盡寺廟之社會責任。
在弘揚媽祖信仰、推廣媽祖文化方面,本宮一向樂於扮演其間推動、播種的角色,分別於2001年、2006年,發起籌組「台灣媽祖聯誼會」與「台灣媽祖 文化學會」,其活動範圍廣及國際交流、民俗藝術與文化學術等,不但深獲全球友宮及各界信眾的支持,更廣受好評,其宗教功能的發揮,對於國家社會實有實質貢 獻。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人氏林永興,自湄洲媽祖祖廟奉請天上聖母神像來台,途經本地定居謀生,當時移民篤信湄洲媽祖,紛紛前來參拜,聖蹟靈驗。地方縉紳見香火鼎盛,事後徵得林氏同意,擇地於現址,於清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興建小祠。 清乾隆卅五年(西元一七七○年)
改建小廟曰「天后宮」。(天后宮石碑於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十八日北側金亭改建時掘出)。
清乾隆五二年(西元一七八七年) 重建,始見載於台灣府淡水廳文獻中。往後由大甲分司誠夫宗覲庭、同鄉進士陳峰毫氏、地方縉紳連昆山、巧化龍氏屢次發起獻地重建,共襄盛舉,將廟擴建,改稱為「鎮瀾宮」。
大殿:天上聖母、千里眼將軍、順風耳將軍、三官大帝、司命灶君、中壇元帥、福德正神。
觀音殿:觀音佛祖、善才龍女、韋馱菩薩、十八羅漢、貞節媽。
神農殿:神農大帝、文昌帝君、魁星星君、廣澤尊王、太陽星君、太陰星君。
註生殿:註生娘娘、婆姐夫人。
伽藍殿:伽藍尊者、文武判官、玄壇元帥、金蕭薛三府千歲、虎爺。
南北斗殿: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聖父母殿:媽祖父親積慶公林惟愨、媽祖母親積慶夫人王氏、翡翠媽祖。
地藏殿:地藏菩薩、歷代祖師神位、各檀越功德主神位、一江山烈士神位。
太歲殿:斗姥元君、六十太歲星君。
2003年,本宮成立「財團法人大甲媽社會福利基金會」,除積極籌建中部海線第一所收容失依兒童的育幼院之外,更藉由基金會有系統的運作,積極地參與並贊助各項活動,在推動公益慈善及教化事業上,投入諸多心力,冀能善盡寺廟之社會責任。
在弘揚媽祖信仰、推廣媽祖文化方面,本宮一向樂於扮演其間推動、播種的角色,分別於2001年、2006年,發起籌組「台灣媽祖聯誼會」與「台灣媽祖 文化學會」,其活動範圍廣及國際交流、民俗藝術與文化學術等,不但深獲全球友宮及各界信眾的支持,更廣受好評,其宗教功能的發揮,對於國家社會實有實質貢 獻。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人氏林永興,自湄洲媽祖祖廟奉請天上聖母神像來台,途經本地定居謀生,當時移民篤信湄洲媽祖,紛紛前來參拜,聖蹟靈驗。地方縉紳見香火鼎盛,事後徵得林氏同意,擇地於現址,於清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興建小祠。 清乾隆卅五年(西元一七七○年)
改建小廟曰「天后宮」。(天后宮石碑於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十八日北側金亭改建時掘出)。
清乾隆五二年(西元一七八七年) 重建,始見載於台灣府淡水廳文獻中。往後由大甲分司誠夫宗覲庭、同鄉進士陳峰毫氏、地方縉紳連昆山、巧化龍氏屢次發起獻地重建,共襄盛舉,將廟擴建,改稱為「鎮瀾宮」。
大殿:天上聖母、千里眼將軍、順風耳將軍、三官大帝、司命灶君、中壇元帥、福德正神。
觀音殿:觀音佛祖、善才龍女、韋馱菩薩、十八羅漢、貞節媽。
神農殿:神農大帝、文昌帝君、魁星星君、廣澤尊王、太陽星君、太陰星君。
註生殿:註生娘娘、婆姐夫人。
伽藍殿:伽藍尊者、文武判官、玄壇元帥、金蕭薛三府千歲、虎爺。
南北斗殿: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聖父母殿:媽祖父親積慶公林惟愨、媽祖母親積慶夫人王氏、翡翠媽祖。
地藏殿:地藏菩薩、歷代祖師神位、各檀越功德主神位、一江山烈士神位。
太歲殿:斗姥元君、六十太歲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