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靈宮
廟宇簡介
• 廟宇別稱: 東石代天二府永靈宮 東石永靈宮
• 主祀神祇: 李府千歲
• 宗教類型: 道教
• 組織方式: 其他
• FB粉專: https://zh-tw.facebook.com/yonglin053733469
東石永靈宮位於永屯村,該村原為遍野茺蕪之地,,由北臨南地聳七丘曰「七星崙」方稱「屯仔頭」行政區劃改為「永屯村」,遠在前明時期,先民自唐山渡台結蘆謀生而成部落,辛勤墾荒終成綠園,生活逐漸改善居民日增,至今約有百餘戶。
聯繫廟宇
• 聯繫電話: call+886 5 373 3469
地圖位置

嘉義縣東石鄉永屯村五鄰四三號 directions_car行車規劃

廟宇介紹
永屯村的信仰中心是永靈宮,根據該廟重建時撰寫宮誌的張安平考據,永靈宮建廟應追溯到清乾隆年間,村內長老為平安祈福,提議前往南鯤身祈求五府千歲鎮守,幸 蒙開基李府千歲明示,同意分靈代天為第二府,除以紙雕神像迎回永屯奉祀之外,並賜「敕旨遊巡」木牌,封號「永靈宮」,至今應有兩百年左右的歷史。

由於建廟當年民生並不富裕,僅能以茅草搭建神宮,日後再慢慢改為木造,並將紙雕神像重塑木雕金身。民國廿二年改為磚造廟宇,民國五十二年重修一次,民 國七十三年再改建成現今外觀,翌年入火安座,並陸續增建鐘鼓樓,到民國八十年完工。
目前永靈宮內「敕旨遊巡」的木牌,已可說是鎮宮之寶,地方耆老推測可能是建廟當初,從南鯤身帶回來的寶物,但也有可能是日後再刻的,不過以前者的可能 性較大。

關於永靈宮還有另一項靈跡,那就是在宮前的遮雨棚內,近年來有一群燕子寄居於此,每逢冬末春初總在簷間來回飛翔,趕也趕不走,可是就是都不會飛入廟 裡,民眾多年來也已習慣燕子的來去。 

該村東臨朴子溪原溯虞溪,蜿蜒洄潮,常遭山洪倒瀉、海潮暴漲溪岸崩塌有淹沒村落之危苦無良策,百般焦慮之中村老倡議擇期前往南鯤鯓祈求「五王鎮守」,幸蒙開基李府千歲明示令:「代天二府五令旗」首雕紙像「敕旨遊巡」封號「永靈宮」時維前清乾隆年間。斯時先民懇荒生活拮据,草茅搭建神宮,居民晨夕膜拜誠心祈求,山洪海潮不再飛瀑,村民有疾禱求即癒,六畜過癘施以爐丹靈效立驗,香火日盛遐邇皆聞,頻來膜拜落居者眾。昔日草廟神宮歷經漫長歲月、星風露濕、日曝雨淋,得以改建木造土壁,廟宇煥然「紙像易雕木像金身」往後數十春秋屢遭天災摧殘有碍觀瞻,故洽議改建磚造,時值民國廿二年,原址奠基,翌年即告落成,迄民國五十二年復重修乙次;因不堪風霜侵襲以及無法容納日繁的遠來香客,經信徒大會決議成立重建委員會,然重建之聲一呼百應,遂恭請「李府千歲」起輦授諭「吳府三千歲定庚」擇定民國七十三年農曆六月十八日卯時動工興建,並鐵定翌年「九月十五日卯時入火安座」基此,神龕工程先行完工,以符大典。爾後各項工程逐一進行,至民國八十年孟春全部告竣,至此斬新廟貌氣勢雄偉雕樑劃棟、龍騰鳳舞、神龕裊娜、祥雲繚繞、誠足鍾秀地靈、神威顯赫之兆也,千秋萬世無遠弗屆,隨潮流而顯化,庇萬民以無窮。
這些資訊對我有幫助
thumb_up thumb_down
建議將關注的廟宇加入收藏名單,能夠更便利的瀏覽及取得相關資訊。
Google評論
4.6
starstarstarstarstar_half
50 則評論
YuTaso Chang
starstarstarstarstar1 個月前
2024農曆年間從布袋北返過程,在寧靜的台61線旁,西濱海岸線發出一道道絢麗光影,吸引著我驅車前來,而不經易的發現了這熱鬧又具濃厚在地文化的祭典活動。 此為東石永靈宫的建醮大典,此廟供奉著五府千歲,是東石人的信仰廟宇之一,廟前有著一尊大龍,其形象很符合今年龍年的吉祥象徵,喧囂熱鬧的人潮,與平日人煙稀少的偏鄉漁村印象,有著奇特的反差,這也同時展現著返鄉的在地人因信仰而團結的凝聚力。其建醮活動,有不間斷的光影燈光秀與古箏的彈奏表演,搭配著高空煙火,為這難得的慶典,佈置出細心又熱鬧的場景,在田間還有著奇特的手工神像,一尊尊活靈活現的神尊矗立在田間小道上,搭配著光影有著奇妙的氛圍,遠遠看過去彷彿日本的夏日祭典,帶著藝術感的美麗,為西濱旁的小村落帶來了生機。 春節假期仍持續著,希望大家至嘉義東石可以前參與這難得的祭典與海線特有的在地宗教文化。
李婉琳
starstarstarstarstar1 個月前
永靈宮作醮熱鬧 好吃的免費雞蛋糕 廟口有卡拉ok唱歌
張育綜
starstarstarstarstar1 個月前
超級熱鬧,大家可以過來看一下。 到2/28
Genhs
starstarstarstarstar1 年前
永靈宮是永屯村的信仰中心,根據該廟重建時撰寫宮誌的張安平考據,永靈宮建廟應追溯到清乾隆年間,村內長老為平安祈福,提議前往南鯤身祈求五府千歲鎮守,幸蒙開基李府千歲明示,同意分靈代天為第二府,除以紙雕神像迎回永屯奉祀之外,並賜「敕旨遊巡」木牌,封號「永靈宮」,至今應有兩百年左右的歷史。 由於建廟當年民生並不富裕,僅能以茅草搭建神宮,日後再慢慢改為木造,並將紙雕神像重塑木雕金身。民國廿二年改為磚造廟宇,民國五十二年重修一次,民國七十三年再改建成現今外觀,翌年入火安座,並陸續增建鐘鼓樓,到民國八十年完工。
莊斐瑜
starstarstarstarstar1 個月前
過年氛圍?開心龍年行大運 神威顯赫??? 活動很多,奬項豐富??? 發財金、開運金幣、還有拼圖?????? 每年都要來!強推?
FB粉絲專頁
info資料及圖片取自宮廟提供及Google資訊。